close

內容來自hexun新聞

連江縣小額貸款銀行下遊反擊戰

全球基因技術的產業化進程,正在演變成一場激烈的商業戰爭。一些昔日的合作夥伴,已變成競爭對手。2013年最具代表性的案例,當屬華大基因並購美國基因測序公司Complete Genomics(下稱“CG”)。這樁國內首例跨國生物科技並購案,被中國生物科學界視作中國基因產業進化的裡程碑。在2013年12月的一次會議上,科技部高新司一位官員回憶這起並購時仍感嘆,國外生物科技企業一直處於產業鏈的上遊,以前隻聽說過國內企業被收購,現在中國的生物科技企業能夠走出去,不得不說是一大進步。但在這樣一次標志性意義的收購背後,中國基因產業企業在全球競爭中整體上依然處於被動。戰爭序幕沒有人會懷疑,基因,這個揭示人類生命奧秘的學科,必將孕育出全世界最大、最重要的產業市場之一。因此,早在多年之前,圍繞基因技術的“產業戰爭”就已經拉開序幕。1998年,在全球科學傢還致力於描繪人類基因圖譜之時,美國科學傢克萊格·凡特就創辦瞭一傢名為塞雷拉基因組(Celera Genomics)的私立公司,開展自己的人類基因組計劃,並且不允許他人自由發佈或無償使用其數據。但在2000年,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宣佈,所有人類基因組數據不允許專利保護,且必須對所有研究者公開,塞雷拉不得不將數據公開,大量後續商業計劃就此無疾而終。此後,由於基因技術產業化市場沒有全面爆發,基因世界進入一個相對平和的時期。處於產業鏈上遊、擁有基因測序儀器設計制造能力的公司,和以基因測序技術和研究為主、分享產業鏈下遊蛋糕的機構和公司之間,分工有序、一片和諧,不時傳出商業合作佳話。比如,華大基因2010年購買瞭Illumina公司128臺HiSeq2000測序儀,成為後者成立以來最大的一筆訂單,直接幫助Illumina公司完成瞭至關重要的商業爬坡。同時,華大基因也借助這批設備資源,配合前期積累的基因測序技術優勢,徹底穩固瞭國內基因測序市場的領頭羊地位。勝利反擊然而,當基因技術走出科學研究,產業化應用市場成熟時,昔日的夥伴開始因利益掐瞭起來。從2010年開始,國內基因測序市場逐漸起勢,在一些分析機構的預測報告中,僅中國基因測序市場的規模,就已從百億元級別一路攀升到千億元,全球市場更成為一塊龐大的蛋糕。於是,上遊的儀器設備商們不再滿足於硬件銷售,逐漸向基因檢測技術的產業化進程伸手分羹。從2012年開始,國外幾傢主要儀器商紛紛轉型進入技術應用領域,並把業務拓展重點瞄準中國市場。與下遊基因測序企業相比,他們同樣掌握著基因測序技術,而且還擁有國內基因測序企業所沒有的核心儀器設備研發制造優勢。這一點,成為打壓下遊企業,尤其是中國本地企業的一大利器。商業逐利性的殘酷一面,立刻顯露瞭出來。比如,在華大基因向國傢監管部門申請基因測序設備註冊審批時,按照法規需要提供設備制造商的基本資料,但當華大基因向昔日的合作夥伴索要材料時,卻遭到拒絕。同時,與華大基因合作的儀器商,還以各種借口拖延並終止已購設備的維修,並將價格本就偏高的臨床使用試劑耗材提價近一倍,讓華大基因近1億美元的設備險些陷入癱瘓。痛定思痛之後,華大基因決定通過反向收購上遊公司,來補齊儀器設備核心技術的短板。而競爭者一方面直接加入對CG的抬價,另一方面在媒體和美國監管部門中造勢,希望以安全威脅等理由阻止華大基因收購CG,一度讓並購交易瀕臨失敗。最終,華大基因通過與CG董事會和美國政府的反復溝通,對競爭對手的指控作出瞭有理有據的回應,加上美國反壟斷法案對本國企業的限制,美國最終批準瞭華大基因對CG的並購申請。整體落後雖然華大基因完成瞭對CG的收購,但這並不代表著中國基因測序產業取得瞭這場商業戰爭的完勝。直到現在,中國基因測序產業乃至整個基因產業,在全球競爭格局中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基因測序技術和產業脫胎於1990年啟動的人類基因組計劃,是被全球生物科技界公認的、對人類健康事業影響深遠的基礎性技術和效益外溢性極強的產業。在美國,基因測序市場不僅起步早,而且發展勢頭迅猛,每年接受各類基因檢測的人數超過700萬人次,使得美國女性乳腺癌發病率降低瞭70%,直腸癌發病率降低瞭90%。中國的基因測序產業雖然起步稍晚,但在基因檢測技術水平上卻並不落後於歐美發達國傢。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介紹,中國也參與瞭人類基因組計劃,建立瞭國傢人類基因組北方中心和國傢人類基因組南方中心,不僅承擔瞭國傢生命科學和基因組重大科研任務,還掌握瞭先進的基因檢測技術,並為中國培養瞭優秀的基因檢測人才。但發展至今,除瞭華大基因,中國的基因測序市場主體仍以中小型研究機構和企業為主,這些機構和企業大多停留在科學研究階段,面向公眾的檢測項目少之又少,缺乏市場運作經驗,很難在國際市場上形成強大競爭力。此外,與華大基因過去面臨的問題一樣,國內基因測序企業在基因檢測技術的關鍵設備上仍依賴進口,沒有自主研發生產能力,一旦被上遊企業“卡脖子”,仍將缺乏還手之力。產業環境之憂在政策環境上,中外基因產業也面臨不對稱競爭。美國政府以及相關監管部門一直在全力推進基因測序產業的配套政策升級,不僅建立瞭嚴格的FDA評審制度,還推出瞭支持實驗室自主開發的檢測標準,為技術轉化為生產力保駕護航。2013年11月19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已為美國的基因測序公司頒發瞭第一個高通量基因組測序儀授權,並授權批準瞭配套通用試劑的臨床應用,為美國的基因測序技術產業化掃清瞭最大障礙。與此同時,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也與美國標準與技術研究院展開合作,共同開發人類基因組DNA標準品,還將為整個基因測序產業建立一個風險可控的監管框架。而在中國,國傢監管部門仍對基因測序技術保持謹慎態度。雖然《“十二五”生物技術發展規劃》打響瞭中國基因測序產業的發令槍,但在具體的配套政策上一直有諸多限制,再加上學界和產業各方對這一新學科新業態爭議不斷,導致中國基因測序產業發展難成體系。對此,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副所長於軍有一個形象比喻:基因測序技術與整個產業的關系,就好像飛機和航空業一樣,憑借現有技術水平,我們能夠制造出飛機,但如果沒有機場、飛行員等各個方面的配套,依然不可能飛上天空。在他看來,當前全球生物科技產業化正在進入大跨步的關鍵時期,作為一項體現國傢綜合實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國有必要將基因產業納入國傢戰略,在具體的政策措施上則可以引入準入許可制度,從多方面加大支持、加強監管,為飛機配齊起飛的整套系統。汪建認為,新一輪的全球生物科技競爭將高度國際化,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進入國際市場,以及海外巨頭進一步進軍中國,華大基因曾遭遇的各種產業狙擊,將會越來越普遍。在這樣的情況下,國傢在戰略規劃、資源配置、評價體系等方面的頂層設計,將對中國的基因企業快速發展,建立應對國際競爭的實力起到關鍵作用。

新聞來源http:/各家銀行信貸房貸年息缺錢急用哪裡借錢/news.hexun.com/2014-01-06/161186102.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racys8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